2025届高三第一学期9月质量检测-(物理)试卷答案
2025届高三第一学期9月质量检测-(物理)试卷答案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5届高三第一学期9月质量检测-(物理)试卷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2025届高三第一学期9月质量检测-(物理)试卷答案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续表时期科技成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科学院(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毛泽东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国家先后制定实施了《1956一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1956年《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1995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材料三“技术异化”是指:“人们利用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实践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为影响和压抑人的本质的力量
”技术本来初衷是为了帮助人们实现自己需求的方法、途径,然而在异化状态下,技术却超出人类的控制反过来支配、控制人类
技术在异化状态下,人不再是技术的主人,反倒成了迎合技术发展需要的工具,致使人的劳动价值丧失、人的价值大打折扣、人的自由被奴役、人的身心健康严重受损
也就是说技术原本是为人类服务的,然而随着技术的应用,技术却给人类带来了反控制力、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技术呈现反人类、反社会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技术异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墨子和亚里士多德在科学贡献方面的异同
(1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并简析这一特点
(8分)(3)根据材料三,提炼该材料的观点,并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1)同:创办教育,培养科学人才;都著有科学著作,都是百科全书式学者(或总结多项科学成果);对一些自然现象作出创造性的科学解释;所创立的逻辑学,在逻辑学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异:对后世科学技术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同(或墨子学派对我国后世科技发展没有直接影响;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精神,对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
(2)特点:水平方面,科技发展从学习西方到领先世界(或科技水平由落后到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原因方面,政府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是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
分析:晚清时期,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技;清末新政推动科技的发展,取得一些领先世界的成就,但科技发展水平整体落后
民国时期,政府组织科学家开展科技研究,取得一些显著的科技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科研机构,制定科学规划,取得一批尖端科技成果
改革开放后,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3)示例一:辩证论证科技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计算机网络使整个社会人际关系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科技发展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科技成为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和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的工具,加大与发展家的差距;科技革命对自然环境的冲击和破坏,进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地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场所,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必然的选择
示例二:事实论证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促进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冲击和破坏,它具有两重性,关键取决于人类的运用
比如,核能的研制
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式”是科学史上伟大的发现,原子能因此被开发出来,但是用于战争的原子弹又使人类自身蒙受灾难
但这并非原子能的错,而是错在人类将它用于战争
由此可见,科学家的工作不仅是某个人的,也是全社会的
在社会越来越具有科学性的同时,科学也正越来越具有社会性
·99·
2025届高三第一学期9月质量检测-(物理)试卷答案第一部分
3.遥控汽车比赛中汽车(可看成质点)沿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遥控汽车从零时刻出发,在2T时刻恰好返回出发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0∼T与T∼2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B.遥控汽车在T∼TT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C.T秒末与2T秒末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2D.0T与T∼TT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
2025届高三第一学期9月质量检测-(物理)试卷答案第二部分(待更新)
16.(15分)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木板B,小滑块A放置于长木板B上最左端,小滑块A与长木板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0.2,小滑块A的质量mA=1kg,,长木板B的质量为mH=2kg,,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3N作用在长木板B的右端,使A、B一起加速,重力加速度g=10m/s.g=10m/s^2。(1)A、B一起加速的加速度为多大?(2)欲使A、B能够一起加速,则恒力F不应超过多大?(3)若水平地面不光滑,长木板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0.3,,恒力大小改为F=12N,且恒力作用2s后撤去,求最终均停止时,A距离B左端的距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