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以下展示关于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天一大联考2022一2023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分封建国实际上是族群的一种拆解和组合,通过族群大拆解,再经过融合来归附人心,这是人性的一个创造性的举措。这说明,西周“分封建国A.扩大了王朝统治基础B.消除了群体间的矛盾C.强化了各族群凝聚力D.拓展了血缘宗法关系2.据史载,春秋战国以前农民家庭需要定期“换土易居”,即“别田之善恶(好坏),分为三品肥饶不得独乐,硗埆(瘠薄)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春秋战国及以后“换土易居”的现象逐渐消失。此变化主要是由于A.农业生。
2、产的迅速发展B.土地私有权逐步确立C.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D.国家加强了土地控制3.西汉初期,女子颇有先秦遗风,并无妇人之贞节等方面的要求。西汉中期以后,不仅男尊女卑之风愈演愈烈,而且对女子“从一而终”“守节”等伦理要求也呈增强之势。西汉女性伦理的变化A,说明国家统一利于家庭稳定B.表明女性道德自律意识增强C.反映了女性婚姻观念的增强D.是主流思想影响的结果4,魏晋时期的大量墓葬画像砖显示,牛不仅参与了土地耕作中犁地、耙地、耱地、耕播的整个过程,而且已由“二牛”向“一牛”转变(如图1、图2所示)。这一“转变”A.反映了战乱导致了耕牛缺乏B.说明铁犁牛耕技术已经成熟C.有利于牛耕技术的普及推广。
3、D.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的衰退5.唐初,三省宰相几乎都是,一般是“午前决朝政,午后决省事”,且每天上午政事堂宰相办公会议结束后,皇帝都要“出内厨食以赐宰相,馔可食十数人”,以慰劳忙碌了一上午的宰相们,从而形成了宰相会食(有如工作午餐)之制。由此可知,宰相“会食”A.旨在提高宰相办公效率B.利于协调三省宰相关系C.强化了君主对宰相控制D.便于皇帝诏令顺利执行6.宋代,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坊、巷互称及以巷代坊的新面貌,如梦粱录中记载南宋临安:“吴山坊,即吴山井巷。市南坊,即巾子巷”,“富乐坊,俗呼卖马巷”。这说明,宋代A.城乡经济互补性得到加强B.城市管理缺乏统一标准C.人口增长促进了城市发展D.城。
4、市生活空间开放7.明末清初时期,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好奇”内涵发生变化,“奇”不再是以往描写牛蛇神,而是在“耳目之内”“日用起居”中发现“奇”。这说明,“奇”的变化A.反映了封建迷信日渐淡薄B.适应了市民阶层文化需求C.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D.标志着世俗文学开始兴起8. 表1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国的洋行先后在香港、上海等地开办了一些轮船公司。表1是一些较大轮船公司的开办情况。这些轮船公司的开办A.使内河航运权开始丧失B.提高了的对外贸易能力C.加速了经济的半殖民化D.开启了航运业的近代化9.1913年3月,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任命赵从蕃为江西民政长,江西地方议会以“地方官。
5、制未经参议院通过,民政长一职,在法律上无委署之依据”为由予以抵制。据此可知,该事件A.彰显了民权与法治理念B.提高了地方自治的权力C.弱化了临时总统的权力D.抵制了复辟帝制的丑行10.五四运动后,随着各种主义流派传入,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对诸多“主义”考量后,提出了“式主义”,如1920年李大钊在主义与运动一文中就指出:“主义要在条件合适的国家才能得以实行。”“式主义”的提出A.表明主义已成思想主流B.说明思想界的排外意识浓厚C.阻碍了新思想在的传播D.利于马克思主义化发展11.图3是1924-1937年农民心态的演变示意图。农民心态的变化主要。
6、是基于A.形势的变化B.农民暴动的开展C.土地的进行D.农村根据地的建立12.据统计,1935年全国国有厂矿资本总额仅占当时登记厂矿资本总额的11%,到1942年国家资本在工业总资本额中占到了69.58%,且主要分布在冶炼、能源机械、电器等重工业部门。这一变化说明A.民族私营工矿企业受到了摧残B.工业结构实现了合理调整C.国家加大了对战时工业的投入D.抗战刺激了经济迅速发展13.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人民是什么?在,在现阶段,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和民族资产。”这一思想在当时A.旨在瓦解国民的反动阵营B.奠定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基础C.坚持了新民主主义原则D.指明了主义的方向14.20世纪60年代,不仅与法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也先后同日本及欧洲的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家。
….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hfrose.cn/27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