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文言文阅读分体裁训练题:序跋书信类,以下展示关于2023届高三文言文阅读分体裁训练题:序跋书信类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范文正公集叙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注】,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2、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以争天下。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其于仁义礼。
3、乐忠信孝悌,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元祐四年四月十一日。(节选自东坡先生全集,有删改)【注】韩、范、富、欧阳: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B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C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
4、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D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叙”即序,苏轼的祖父名苏序,古人遇到尊亲名字不直接写出,这里讳用序字,改序为叙。B总角,古时女孩子束发为两结,形状如角,也称少女为“总角”,诗经中有“总角之宴”。C仲,排行第二,古代以伯、仲、叔、季为兄弟间长幼的排列次序,文中“仲子”即“次子”。D孝悌,孝指善事父母,悌指敬爱兄长,儒家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进入乡校之。
5、后,从石守道的庆历圣德诗中知道了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从那时起就在心底记住了他们。B苏轼参加进士考试时,得到欧阳修、韩琦、富弼的赏识推荐,此时范仲淹已经离世,苏轼和他的三个儿子同朝为官,相见如故。C苏轼提及伊尹、姜太公、诸葛亮等功业卓著的历史人物,表明范仲淹跟他们一样,很早就具有心忧天下、安定国家的雄才大略。D范仲淹曾经向朝廷呈送万言书,后来由担任将领晋升为,一生建功立业,著述丰富,在诗赋、文章等方面皆有造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2)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范待制书(节选。
6、)李觏觏,建昌南城人也,生二十有九年矣。龆龀喜事,以进士自业。摘花蕊,写云烟,为世俗辞语,颇甚可取。愚不惟道之隆替,时之向背,辄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吾君,羲吾民。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然而命薄计拙,动成颠仆。乡书之不录,况爵命乎?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儒师者,多请谒焉。但伏执事之名,时最久矣。谋之于儒林,则又谓执事表知乐之士,有自褐衣而得召者。如觏等辈,庶可依归。不幸未及弛担而执事以言左迁。时异事变,卒无所遇。彷徨而归,又黜乡举。身病矣,力穷矣,仰喜朝车,适留兹土,故不远五百里,犯风雨寒苦,来拜于庑下。古之君子居易以俟命,不患人之不己知。今觏也,踽踽而来,若行贾之为者,其故何哉?伏念家世贫乏,幼孤无兄弟,老母年近六十,饥焉而无田,寒焉而无桑,每朝夕进侧,则见发斑体臞而食淡衣粗。乌鸟之情,痛劈骨髓。
….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hfrose.cn/27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