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高中试卷

2023~2024学年耀正优+高三年级名校阶段检测联考(24004C)语文试卷.试题(更新中)

2023~2024学年耀正优+高三年级名校阶段检测联考(24004C)语文试题,目前高中试卷已经汇总了2023~2024学年耀正优+高三年级名校阶段检测联考(24004C)语文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高中试卷请关注: 趣找答案

怒/使兵侵君王之边。B.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C.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D.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令尹: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最高官衔,是掌握整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B.迁:指变动官职,既可以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也可以指贬谪、放逐。C.入质:指诸侯、属国或藩部送其子弟于朝廷或其他诸侯,作为抵押或表示臣服。文中的人质就是顷襄王。D.婚姻:古意是指约为儿女亲家,古人结婚也称“结大义”,男方为姻,女方为婚;“婚姻”的今意为结婚的事情或男女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中屈原虽被疏远,却直言劝谏,显示出其精忠尽职且思虑周祥。“秦,虎狼之国,不可信”,这一判断显示出屈原对秦国的清醒认识和远见卓识。B.(甲)文中屈原希望楚王能够醒悟发愤图强,再次触怒了令尹子兰,于是子兰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于是“王怒而迁之”。C.(乙)文中秦王派人送信给楚怀王,说秦国攻打楚国是因为楚太子凌辱杀害了他的重臣,又不辞而别,实在气愤难忍,所以才派兵攻打,希望重新结盟。D.(乙)文中楚怀王从秦国逃跑,结果被秦国人发现,秦王派人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只好逃到赵国,但赵国人不敢接纳他,后来被秦国人追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5分)(2)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3分)14.楚怀王客死秦国,当时的太子即顷襄王在齐国做人质。根据乙文概括出顷襄王得以继位的有利因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千秋岁引·丽谯①夏允彝泽国微茫,海滨寥廓。万堞孤城逼天角。云外龙车碧树悬,霜前雁字当窗落。芋城花,秦山月,都萧索。刺史②风流推琴鹤,暇日高吟倚轩阁。酾酒新亭③几忘却。三泖③沙明绕郡楼,九峰岚翠扶城郭。铜壶响,晓更催,宛如昨。【注】①丽谯:壮丽的高楼。此词作于南明王朝将亡之际,词人忧心国事,登楼远眺,愁情满怀。②“刺史”是词人自称。③酾酒新亭:《世说新语·言语》记:东晋初,过江士人每至暇日,常相邀至新亭宴饮。周觊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人皆相视流涕,唯王导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三泖[mǎo]:湖名,在今上海松江,有上泖、中泖、下泖,合称三泖。高二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hfrose.cn/254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