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模拟检测(三)语文试卷,以下展示关于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模拟检测(三)语文试卷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2024年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期以来,从无其他文学作品的地位能如诗经一样崇隆,这部经典独特而有魅力,它将远古许多隐微的信息、情感和道理,凝聚缄存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谣中流传至今,而无数后人不断进行的注疏解诂,
2、更使之显得无比丰厚。解读诗经不是件容易的事。从汉代就开始的今古文之争一直延续了千余年。东汉以后,古文学派的毛诗盛行,郑玄作笺间参今文家说,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四十卷,“融贯群言,包罗古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语),被视为关于诗经的最重要著作。应当指出的是,毛诗正义保存的毛传尤好“以史证诗”,引入过多政教伦理的概念和说辞,为人们理解诗经增添额外负担;而毛传郑笺对一些问题存在的不同看法,孔颖达常常强作调和,反而伤害诗义。到了宋代,朱熹撰诗集传而摒除诗序,事实上背离了汉人解诗的学术理路,显得更为扼要求是,但仍有不少基于伦理教化的穿凿和曲解。孔子曾说,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诗经,就是“思无邪”了。可惜朱熹对“
3、思无邪”的理解有所偏差,他将本来“无邪”的诗篇内容视为“淫邪”,认为作者所以如此写是为了揭露这种“邪”而加以批判,因此动辄便说某某篇章为“刺淫奔之诗”。其实孔子足够轻松简约,不像朱熹那样拘束沉重,他认为诗经的内容及其作者的动机和态度,都是归于诚和正的,“正”规约“诚”不至于泛滥,“诚”使“正”更具备“仁”的内涵,正因如此,才能“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诗经中的蒹葭,前人称它是“国风第一篇飘渺文字”(牛运震语),惝恍迷离、意韵悠长,“所谓伊人”实际不知所谓,而“在水一方”也只是“宛在”而已,面对诗文的这种模糊表达,人们大多难以推阐诗义。直到“五四”以后,以闻一多为代表的学者才又重新
….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hfrose.cn/87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