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衡水金卷

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卷

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卷,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卷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试题及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

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卷

1、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核心课时卷

2、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

3、2023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冲刺卷文科数学一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制度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一个国家应该实行什么样的制度,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理论上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同志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特色主义制度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必然结果。

制度自信体现为一个国家、一个的人们对一系列体制机制安排的赞成、支持、拥护,以及自觉在制度框架内谋事干事。就特色主义制度来说,制度自信表现为对这一制度体系的积极认同和评价。制度自信虽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但建立这种自信却不只是主观努力的结果,而需要坚实的客观基础。我们对特色主义制度的认同和拥护,正是源于特色主义制度行之有效,是符合实际、能保障我国经济科学发展的好制度。

特色主义制度是一个有利于我们发展的好制度,它是人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的,体现了对科学主义基本原则的正确把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对人类其他制度和发展经验的吸收借鉴,以及对改革开放卖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特色主义制度已经能有效解决我国现实问题、促进生产力持续发展、维护团结稳定,这是我们拥有制度自信最坚实的基础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高度重视制度建设,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既支持改革试点、鼓励基层创新,又注意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将其上升为行之有效的制度,巩圉和保障改革成果。改革不是单个领域体制的调整和修补,而是各方面体制与制度的创新;不是某个领域体制改革的单向推进,而是各领域、各层次改草的系统推进;不止步于改革体制机制,而是着眼于制度聚合与集成,形成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和制度文明,为制度自信奠定了顶层设计方面的坚实基础。

特色主义制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实践不断变化发展,制度则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时间推移、形势变化,一些具体制度总会存在与实践发展要求不相应之处。这就需要不断对制度进行调整,以保持其对发展的适应性。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的主义国家来说,在构建和完善制度方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更不能听信他人的指手画脚。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摸索,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将适合经济发展的有益做法固定下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制度更富生命力,让制度本身的功能和优势更充分地发挥和展现出来。实践中的不断调整并推动了的发展奠定了制度自信的另一面基础。

新的时代条件下,好制度的功能和优势将更加彰显。我们用制度建设巩固改革成果,也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激发改革动力。通过完善制度来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制度更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为充满生机活力提供重要保障,为国家与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完善制度要始终把握人民利益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制度保陣人民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制度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为制度自信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桑玉成《为制度自信奠定坚实基础》,《人民日报》,2019年09月2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现行的制度和发展道路必然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B.制度自信意味着民众对一种制度产生了积极的认同和评价,并能够自觉地在这个制度框架内谋事干事。

C.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互动结合将会推动自身的制度建设,既有利于鼓励基层创新,也能巩固和保障改革成果。

D.特色的主义制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同时,一些具体的制度则要与实践发展相互适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奠定特色主义制度制度自信的几个重要因素。

B.文章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手法,强调特色主义制度是我国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C.文章论证兼顾理论和实践,既有对制度自信的理论阐释,也有对制度发展现状的分析。

D.文章论证制度建设时,侧重将改革在单个领域的成就和多个领域取得的创新进行对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色主义制度是内外因相结合的产物,符合实际,能保障我国经济科学发展。

B.特色主义制度已经在稳定和发展生产等方面凸显优势,这增强了我们的制度自信。

C.制度自信并不是一味强调自己制度的优越性,也需要勇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革除体制机制弊端。

D.完善制度能够有利于经济发展,为国家与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它需要关注人民利益。

试题答案

【答案】

1B

2D

3A

【解析】

1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A项,“一个国家现行的制度和发展道路必然是由……决定的”分析错误,原文表述只是强调“理论上必须”,并没有信息显示现实中一个国家的现行制度和发展道路必然和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C项,“推动自身的制度建设”理解有误,应该不是“自身的建设”而是特色主义制度建设。

D项,“相互适应”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只提到制度要适应发展。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侧重将改革在单个领域的成就和多个领域取得的创新进行对比”分析错误,文章在第四自然段论证制度建设时,“改革不是单个领域体制的调整和修补,而是各方面体制与制度的创新”表明并没有将两者进行对比,更不能理解成“侧重”。

故选D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项,“特色主义制度是内外因相结合的产物”分析错误,文章中“特色主义制度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必然结果”强调了“我国”“内生性”并没有指出外部因素。

故选A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卷

15.D 【解析】从材料中的数据来看,各加盟共和国的工业总量均比1913年增长了数倍,可见斯大林模式的推行加速了各加盟共和国的工业化进程,缩小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故选D项;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快,是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比较落后,排除A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就是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工业体系,排除C项。

1.C 【解析】由材料“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 ‘布衣为卿相’”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D项错误;官员世袭不利于国家管理,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古代并未向法治转型,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hfrose.cn/75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