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高中试卷

高中历史高考必背政治改革(共九个都是高频考点)

高中历史高考必背政治改革(共九个都是高频考点),以下展示关于高中历史高考必背政治改革(共九个都是高频考点)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高中历史高考必背政治改革(共九个都是高频考点)

1、高考历史必背政治改革1、梭伦改革【时间】公元前594年【背景】(1) 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雅典政局动荡不安。(2) 随着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反对贵族专权,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3) 梭伦当选为首席行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性质】奴隶主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内容】(1) 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作抵押。(2)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的数量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力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3) 改革国家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执掌最高统治权;设立公民

2、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4)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大大推动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特点】改革存在“中庸”的色彩,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意义】(1)大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2)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3)开启了西方权力划分的先河。(4)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局限性】(1)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力。(3)允许贵族报留祖传地产,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2、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背景】(1)战国时期,秦国

3、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国。(2)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性质】封建地主的改革运动【指导思想】法家思想【内容】(1)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上: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3)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4)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5)风俗上: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特点】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重农”和“法治”。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意义】(1)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

4、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致后世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2)经济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发展带来生机。(3)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4)军事上,积极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重掌握了主动权。【局限性】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属性决定了此次变法的局限,表现为: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导致了秦朝的暴政;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

5、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3、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公元477499年【背景】(1)北魏统一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2)北魏统治者重视学习汉文化,成为孝文帝改革的基础和思想基础。(3)北魏民族矛盾激化,矛盾尖锐。(4)为了缓和矛盾,促进北魏的发展,孝文帝实行改革。【性质】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运动【过程及内容】前期:(1)时间:公元471490年(2)主持:冯太后(3)重点:建立新制度(4)措施: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推行新的租调制;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后期:(1)时间:公元490499年(2)主持:孝文帝(3)重点:汉化(

6、4)措施: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意义】(1)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鲜卑族柚木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2)使北魏进一步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与制度,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封建统治。(3)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隋唐时期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4、请王安石变法【时间】公元1069年。【背景】(1)北宋初年加强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2)农民起义和兵变相继爆发,矛盾日益激化,引起严重的危机。(3)要求改革的势力同守旧势力斗争激烈,出现朋之争,统治矛盾突出。(4)庆历新政昙花一现,要

….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hfrose.cn/64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