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高三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01.mp3,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01-高三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01.mp3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试题及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
1、卷临天下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第十单元解三角形答案
2、2023年全国一百所名校卷临天下答案
3、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卷英语必修一
【题目】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以“超越与回归”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试题答案
【答案】
范文:
超越与回归
金庸的武侠世界中有位用剑的高手,叫“独孤求败”。相传在他剑术大成之后,寻常宝剑已不趁手。他便使起了一把大铁剑,而当他到了“只此一生,但求一败”的境界时,早已不再使剑。从彼时的不断寻求从剑上超越自我至此时的弃剑回归,领悟“人剑合一”的本意,他的身上体现着的是一件事物发展的历程:由超越到回归。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和前进都是由不断的“超越”堆积而来。从艺术特征上来说,这个过程便是由汉的古朴,到唐的繁华,至宋的精致,再成就之后的个性解放、独抒性灵。其具体表现则可以从文体上一观, 即由两汉骈文至唐诗、宋词、元曲, 再至明清散文。不仅艺术上如此,科学也是这般。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便是最为熟知的一例。超越的意义在于进步与探索,没有超越,事物便 一成不变,不会有飞跃。
而“回归”则是事物的境界。王国维曾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来形容人生的最后境界, 这便是回归。回归是一种状态,一种眼光。遇事待物不再就眼前所见就此论此而是在考虑了全过程后再行抉择。正是回归以后,我们才知道“文以载道”是一种狭隘的审美观点,才主张不拘一格,唯求真意。正是回归以后,我们才知道相对论也不是终点,科学家因此默默求索;正是回归以后,独孤求败才会懂得一味追求剑与剑招只是下乘,关键是剑意,剑随意动才是至至高境界。
“超越”与“回归”,二者不可分割。“回归”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超越”。若“超越”是量变,“回归”则是质变。然而,明确二者的内涵带给我们却有实际意义。
如前所述,“超越”予以我们前进的动力,而“回归”则带给我们平和的眼光和高瞻远瞩的心态。当今下,“超越”的意义在激烈的竞争中被异常拔高,而“回归”的境界却被远远抛弃。于是,食品安全问题,贫富差距问题,高铁事件,腐败案件纷至沓来。原因何在?整个缺乏一种稳健的气质,即“回归”的境界。心境的高低决定了处事的方法,执迷于利益,执迷于眼前,必然不会懂得人生的意义, 发展的意义。
我想,现今,超越与回归应该是急需被认识的一个问题了。
【解析】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的能力。命题作文审题时要思考命题的内涵、限制的内容、词语的关系,才能找到命题的内涵;同时要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扩充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最后要提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超越与回归”是辩证关系型的作文题,考生要联系个人、企业、团体、国家、时代、民族等内容,思考“超越”和“回归”的内涵。“超越”是种不知满足,精益求精、不断提升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而“回归”则可思考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回归家庭、回归真情、回归本心、回归质朴、回归宁静等。二者的辩证关系应该是:要不断超越,但也要懂得回归,二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可思考“超越与回归”的做法及意义、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呼吁的内容。
立意:
不断超越,回归质朴本心;
回归生命的本真;
回归是另一种形式的超越;
超越名利的诱惑 ,回归心灵的宁静;
……
素材:
1.从前读《封神演义》第五回“云中子进剑除妖”,云中子与纣王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形象地阐释了“超越与回归”:
纣王曰:“那道者从何处来?”道人答曰:“贫道从云水而至。”王曰:“何为云水?”道人曰:“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纣王乃聪明智慧天子,便问曰:“云水散枯,汝归何处?”道人曰:“云散皓月当空,水枯明珠出现。”纣王闻言,转怒为喜曰:“方道者见朕稽首而不拜,大有慢君之心。今所答之言,甚是有理,乃通知通慧之大贤也。”
2.美国前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就是在不断的超越中回归,回归中再次超越。他不甘平庸的生活,历经艰辛终成一代演艺巨星,又在熠熠星光下退隐从政,能够不在名利中迷失自我,是精神的超越,初心的回归。近年来兴起的孔子学院成为中华文明汉字文化向外畅通的一家桥梁,能够将汉字的魅力推而广之,自信而勇敢地向世人展示,传授是中华文化的一次超越,而专注于汉字本身的衍生发展与顶峰,又是对于本土文化的回归,能够向世人展示广阔而深远的中华文明,又不仅仅浮于表面传与口头,这是文化意义的超越,又是文化本身的回归。
3.一条河流,超越重重高山的阻碍,最终回归浩瀚的大海;一粒种子,超越土地的覆盖,发芽抽枝开花结果,最终分离出许多种子,回归土地;有一种人生,在超越了心中的羁绊与世俗的藩篱之后,最终回归生命的本色……这是超越,这也是回归。
结构:
命题作文的写作,要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以小见大”,写出深度和内涵。如写“回归本真”的立意时,可以“超越世俗,回归山林,放鹿清崖,自得仙气满身”开篇,点明主题。接着用“没有超越世俗的坚定内心,只会让世俗蒙蔽了真是的自我”“超越物质与名利的束缚,才能回归质朴和专心”“超越身份和地位的制约,才能回归自由和梦想”三个分论点,并用居里夫人、袁隆平、李白、钱学森、韩国古代宫廷舞女黄真伊等事例论证。结尾时,以“超越自我,回归本真,坚定前行,成功必会驾着彩云而来!”,简洁点题,收束全篇。
8.D 【解析】据材料“1941年秋天,纳粹压制悲观主义者……1942年秋天,纳粹压制乐观主义者……”并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7月开始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纳粹逐渐认识到获胜的机会渺茫,助长了德国的悲观主义情绪,故选 D项;都充满了速胜信心与“1941年秋天,纳粹压制悲观主义者”不符,排除A项;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的失利使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战场主动权,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欧洲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苏军完全掌握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排除B项;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15.A 【解析】“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体现了全球 化时代国家间休戚相关;“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体现了利益分配不均;“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体现了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材料并未体现抵制全球化潮流,所以选A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hfrose.cn/89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