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以下展示关于江西省新余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2022-2023学年上学期新余市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命题:新余一中 刘小玲新钢中学 钟燕青审校:简志斌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1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正义”一词古已有之。西方的“正义”,原指“置于直线上的东西”,引申为“符合天性,直截了当,不偏斜”。一般来说,西方正义观从人的本性出发,以强调人的权利为重点,重在从法律和制度的层面对加以批判与建构。而在汉语中,“正义”则可拆成“
2、正”和“义”两个字。“正”是“正中、不偏斜”,这与西方的意思有些相同;而“义”的原意是“宜”,即“恰当、合乎情理”。两字合起来的“正义”,就是合乎正当的情理。在古代,经过儒家仁义学说的演绎,“正义”成了最重要的道德价值判断。荀子说:“苟非正义,则谓之奸邪”,代表了正义与邪恶两分法的正义观,具有浓厚的道德化取向。通过词源考证可以看出,中西方正义观既有总体上的一致,也有思考路径的某些不一致。首先,中西方的正义观在基本内容和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正义”的共同本意,可以简单概括为“理应如此”,即“应然之理”。“理”既包含自然之理,也包含人性之理。中外古人凭借自己的想象和追求,创造了“正义”这个最高
3、价值观念,为人类追求高尚的生活提供指南,并让它与一切邪恶、罪行、腐朽等相对立。因此“正义”作为东西方都承认的“普世价值”、已.经成为人们的信念及信仰对象,成为一个普遍的评价尺度,这个尺度既适用于评判每个人的每个行为,也适用于评判任何国家的制度体系。其次,中西方的正义观存在着一定差别。从中文角度说,如何理解和处理“正”和“义”的关系,必然成为一个思考的起点。因为“正”主要是个描述词,源于对人的存在和对象事物本身“实然”状况的认知和理解;“义”则主要是个价值词,源于对人的主体行为的“应然”的认知与理解。因此在“正”与“义”之间,可能包含一种偏正关系:是首先确认“正”之本态,以正为义,以正导义,
….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hfrose.cn/87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