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单元测试示范卷

卷临天下2024年《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数学理科·全国人教N卷

卷临天下2024年《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数学理科·全国人教N卷,查看2024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的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
卷临天下2024年《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数学理科·全国人教N卷
血流经下列哪一部位后,动脉血会变成静脉血( )

A.肺泡
B.肾小球
C.左心室
D.小肠

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A.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因此人体内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会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错误。B.肾小球只对血液起到了过滤作用,而没有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交换,血液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流的都是动脉血,错误。C.血液流经左心室后是动脉血,错误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时,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所以从小肠流出的血液中含营养物质较多,同时血液中的氧气透过毛细血管壁解入小肠内组织细胞内,通过呼吸作用参与组织细胞内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从小肠流出的血液变成了静脉血。故选D。

卷临天下2024年《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数学理科·全国人教N卷地球公转引起了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12年秋分日,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差为α,其正午太阳高度为H。若H等于α,则Q点的纬度变化范围是
A.21°34′至68°26′
B.11°26′至68°34′
C.21°34′至78°34′
D.11°34′至45°
【3】某地(130°E)某日在北京时间5:00日出,则该地该日日落是当地时间
A.17:00
B.18:20
C.18:40
D.19:00

本题考查时差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
【1】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各地的地方时为6时日出,甲地北京时间5:20,当地6时,早40分。在120°E东边10°(1°相差4分钟),为130°E;根据其他三地日出的北京时间(120°E)可以推出三地的经度分别是:115°E,100°E,85°E,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丙地。故选C。
【2】假设Q点的纬度为θ,H=90°-α=α,则可知,α=45°,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范围是23°26′S到23°26′N,当θ小于21°34′,则一年中Q点正午太阳高度都是大于45°不符合条件,当θ大于68°34′时,则一年中Q点正午太阳高度都是小于45°不符合条件,则Q点的纬度θ变化范围是21°34′至68°26′。故选A。
【3】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时间正好是1h,则1°相差4min,120°E与130°E相差40min;130°E在北京时间5:00日出,日出的当时间为5:40,日出时间=(24-昼长)/2,5:40=(24-昼长)/2,则 昼长=12h40min;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日落时间=5:40+12:40=18:20,故选B。该题是属于无图考图题,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要求高,难度大。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hfrose.cn/7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