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生活第四单元检测试卷2套(解析),以下展示关于高中历史统编(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生活第四单元检测试卷2套(解析)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1、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生活第四单元检测试卷1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位于阿萨德湖底,上世纪70年代当局兴建水坝,堵截幼发拉底河水,湖水干涸后遗址才被发现,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之一。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 )A.叙利亚是黑麦的发源地B.气候突变导致农业出现C.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D.人口增长改变居住形式2.据唐会要舆服上记载:“。
2、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五架。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近者或有不守敕文,因循制造。自今以后,伏请禁断。”由此可知,唐朝( )A.官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B.民居营造注重地理环境C.经济发展决定房屋建筑D.国家政策影响房屋营造3.明太祖于洪武六年(1373)曾说:“朕今新造国家,建邦设都于江左,然去中原颇远,控制良难”。这可用于解释,此后明朝迁都是( )A.大一统王朝的现实需要B.区域经济重心变动的结果C.对矛盾尖锐的反映D.延续儒家正统思想的表现4.下图为汉代市集画像砖,画面正中有市楼一座,为市官办公场所,以市楼为中心。
3、,周围被整齐划一地排成四个市隧(通道)和四个列肆(经营区)。市集四周有围墙、在东、西、北三面有门,东门上有隶书题“东市门”作为史料,该画像砖佐证了汉代( )A.坊市分区制度瓦解B.市场受到严格监管C.市镇商品交易兴盛D.城市经济功能凸显5.唐代长安宫殿形成一个专区,与城市其他地区分隔,并位于全城北部的;由于宫城位于北部,市被移至南部的住宅区内,使传统的面朝后市被倒过来:宗庙和社坛仍按传统,即左祖右社,在皇城内分布。这种设计反映出( )A.坊市分区制度瓦解 B.宫城市民距离拉近C.儒学影响城市布局 D.营建城市形成制度6.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下列。
4、项中,最适合用于研究古代城市布局的是( )A.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B.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C.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D.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7.城市规划虽是个新近的名词,但古代已有城市规划的理念,如管子认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据材料可知管子的城市规划理念是( )A.突出城市的政治功能B.强调城市的防御能力C.城市建设应因地制宜D.城市发展应遵循礼制8.“云开闯阔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正规四合。
5、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異”(xn)位。四合院体现了( )A.体现了长幼有序的设计理念B.成为我国各地基本的民居形式C.主要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立D.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9.有学者认为,常州淹城基于“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周王城图而设计,与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记载吻合,是春秋时期的淹君驻地。城池由三城三河相套而成,每座城都有护城河,三城间水路相连,在内城河中先后出土了四条独木舟。这反映出当时( )A.皇权至上观念逐渐形成B.儒家思想指导城市建设C.城池规划兼顾实用原则D.江南手工业的繁荣发展10.在近代,通商口岸城市、工业城市、商业城市等三类新型。
6、城市发展迅速,日渐成为新的全国性或区域性中心城市,并形成与传统中心城市相抗衡的局面,如上海之于北京、青岛之于济南,重庆之于成都等等。这一现象说明( )A.近代开始了城市化进程B.近代新型城市经济功能突出C.外来侵略阻碍近代城市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1.厦门辟为通商口岸后,外国人对环境卫生状况深感不满。1852年厦门英租界成立后,逐步对租界内房屋建设、道路清扫、粪污处理、传染病防治等问题做出了详细规定,改善了租界环境。这表明厦门英租界( )A.追求卫生已成为市民共识B.环境改善促进商贸交流C.借鉴西方城市化建设经验D.加强了对传染病的防治12.哈尔滨在晚清时期仅由松花江右岸的几个自然渔村组成,待俄人开筑铁路后,其成为“中外交通之枢纽。哈尔滨与石家庄、郑州、鹰潭、株洲、怀化、蚌埠、宝鸡等城市一起被称为“火车拉来。
….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hfrose.cn/42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