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一)政治y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陕西省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一)政治y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
陕西省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一)政治y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考不凡/直接访问www.kaobufan.com(考不凡)
8.古代巴比伦国王征税需要借神之名,因此大部分税收都会流入神库。在老百姓眼里,人君若不从祭司手中获得“权杖”,即不能称为名正言顺,祭司代表神授权给人君时,一般均有庄严隆重的游行。由此可知,古代巴比伦政治的特点是A.祭司凌驾于王权之上B.借助宗教统治C.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D.民众限制王权
1.升人初中后,小峰总是怀念小学生活,很不适应中学生活。作为好友,你想对他说的是①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②只有在中学里,我们才有机会塑造完美的形象③新的目标,新的要求会激励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④新的环境中,我们可以摆脱父母的管束,重塑自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苏轼对于商鞅变法可以很快使国家富强起来,虽不否认,但认为这样的政策法令太于国家利益,民众却未必能得到多少实惠,特别是在变法初行阶段,会让民众不理解或超选来受程度而产生怨怒与抵触;并且变法措施重利而轻义,推行峻法酷刑而弃用道德教化,”其民受程度而产生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卒以此亡”。苏轼进而在《商君功罪》一文中提出了“故帝秦者商也,亡秦者亦商君也”的观点,认为追求富国强兵而没有很好顾及民众的舆情与实惠,即使夺取天下,也会很快丢失。-摘编自杨胜宽《苏轼与郭沫若对商鞅评价的分歧及其原式)材料二二秦自考公以后至于始皇,相传六代,沿守着商君的法制,奖励耕战,勤俭建国,发奋图强:加以得到地理上的形势,居高临下,俯着东方六国,远交近攻,进行蚕食……因此,秦虽法迟,而却收到了最大的成功,变法以后仅仅一百三十年,在秦始皇的手里终于完成了统一全的大业,同时也完成了此后统治全二千多年的集权的大封建局面。摘编自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代序)(1)据材料一,归纳苏轼评价商鞅变法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产生的现实因素。(8分)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hfrose.cn/143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