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答案2024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答案2022,收集并整理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答案2022得系列试卷及其答案,查看更多2022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请+下图Q群:趣找答案

2022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

1、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答案2022

2、2022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二语文

3、22 ZX MNJ 语文(四)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地阐明了语言的本质和重要作用。人们利用语言来进行交际,交流思想,______。如果没有语言,便会停止生产,便会崩溃。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以便协调共同的活动,互相了解,组织的生产
B.以便协调共同的活动,组织的生产,互相了解
C.以便互相了解,组织的生产协调,共同的活动
D.以便互相了解,协调共同的活动,组织的生产

本题考查了语句衔接的能力,此类题目主要是要求句子间的衔接要合乎逻辑,表达通顺、流畅、自然、紧凑。本题的关键在于三个句子中的“了解”、“协调”、“组织”三个动词是有逻辑顺序的,人们应该先互相“了解”,再“协调”共同的活动,进而才能“组织”的生产。

22 zx MNJ 语文(五)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是谁的作品?

A.李昱
B.柳永
C.秦观
D.李璟

李璟的《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开头两句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是荷花的别名。“翠叶”,指荷叶。这两句写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使人发愁。两句中已含有无穷悲秋之感。接下来写人物触景伤情:“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即美好的时光,“韶光”的憔悴,既是美好的时节景物的凋残,也是美好的人生年华的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下半阕交代“愁”的原因并具体描写思妇念远之情。“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写在睡梦中梦到远赴边关去寻找所思念的人。鸡塞,泛指边塞戍远之地。思妇醒来时,正值细雨迷蒙、寒意袭人,梦中鸡塞似近在咫尺,而醒后回味却远在天涯。惟有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然而风雨楼高,吹笙非但不能减轻相思愁闷,反而更添怀念之情,她依然泪流不禁。“多少泪珠何限恨”,“何限”,即无限。词人写到怨恨的无穷无尽,却不再作情语,而是以“倚阑干”三字做结,含蓄不尽。一个有无穷幽怨含泪倚栏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秋雨绵绵、梦境缈远、玉笙呜咽,构成悲凉凄清的意境,使全词惆怅伤感的气氛愈发浓烈。

这首极富感染力的词作,历来为评家所推重。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最推崇“菡萏”一联,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之所以如此评价,是读出了这首词中的寄托之意。作者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代国君,史称“南唐中主”。他是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作者在思妇的对景伤情,感叹青春易逝中,渗透了自己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而词句意境的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又象征着南唐的没落,寄托了作者的家国之痛,也极易引起后世读者的感触。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hfrose.cn/11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