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衡水金卷

卷临天下2023年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卷临天下2023年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卷临天下2023年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试题及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

卷临天下2023年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1、卷临天下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23创新版

2、20232023年全国一百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3、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英语卷三

【题目】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论次(注)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乙)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节选自《报任安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幽于缧绁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监狱

B.来者 思:使动用法,使……思考

C.放失旧闻 放失:散乱丢失

D.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搜集、归纳

2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报任安书》中“书”是古代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给谁的信,如“报……书”、“答……书”等。

B.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如“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中“仆”字就是自称的谦词。

C.通假字是古文言中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如选文中加框的“底”“失”“愠”“责”字均为通假字。

D.孔子所作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司马迁所作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3结合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作者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

B.甲文中“身毁不用矣”的叹息表明,司马迁在遭祸前,还有著述以外的志向,也传达出内心的抑郁不平。

C.乙文中作者表明《史记》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

D.乙文中“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这句话透露出司马迁对任安不能理解自己的选择,还请自己“推贤进士”的不满。

试题答案

【答案】

1D

2C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D项,稽,考察,推究,译: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

故选D。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愠”,怒,不是通假字。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还请自己‘推贤进士’的不满”错,解释自己没有能力推进贤能之士的苦衷,并非不满。

故选D。

译文:
甲:于是编写《史记》。过了七年,我因“李陵事件”而大祸临头,被关进了监狱。于是喟然长叹:“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被摧毁了,不会再被任用了!”退居以后又转而深思:“《诗经》和《尚书》辞意隐约,这是作者要表达他们内心的思想。从前文王被囚禁在羑里,就推演了《周易》;孔子在陈国和蔡国受到困厄,就写作《春秋》;屈原被怀王放逐,就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这才有了《国语》;孙膑遭受膑刑之苦,于是研究兵法;吕不韦谪迁蜀地,后世却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子被囚禁在秦国,《说难》、《孤愤》才产生;《诗经》三百零五篇,大多是古代的圣贤之人为抒发胸中的愤懑之情而创作的。这些人都是意气有所郁结,没有地方可以发泄,这才追述往事,思念将来。”于是,终于记述了唐尧以来的历史,止于猎获白麟的元狩元年,而从黄帝开始。

乙: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纪,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刚开始草创还没有完毕,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残酷的刑罚而不敢有怒色。我现在真正的写完了这部书,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侮辱,又有什么后悔的呢!但是,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

卷临天下2023年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14.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时期,由于水质问题引发霍乱,开办市营自来水公司以解决问题,反映出面临公共事件危机,承担起部分公共服务职能,故选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民众的消费问题,民众消费观念更新也就无从谈起,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自由主义经济理论风靡全欧洲,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助推生产与资本的集中,而题干时间是第一次工业完成时期,且题干材料与垄断无关,排除D项。

6.B【解析】据材料“其意惟恐一个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可知行省的设立是出于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考量,故选B项;由“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可知并不是继承蒙古部族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制度,与选官用官制度无关,排除C项;“实现了”一说,由材料无法得出,排除D项。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hfrose.cn/107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