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衡水金卷

2023届卷临天下 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2023届卷临天下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

2023届卷临天下 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2023届卷临天下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3届卷临天下 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2023届卷临天下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试题及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

2023届卷临天下 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2023届卷临天下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

1、2023年全国一百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

2、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语文7答案

3、高二2023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英语卷二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B.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C.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D.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两篇赋。本文是第二篇。

B.望:农历每月十五日。苏轼两次游览赤壁都是选择了“望”这一天。

C.冯夷: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

D.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苏轼是一个旷达乐观的人,但他还是在此赋中流露出了悲伤的心情。

B.这篇赋以记游为主,描绘了冬夜赤壁凄凉可怕的景象,从而衬托出作者无限伤感的心绪。

C.苏轼的前赋和后赋一比较,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后赋具有更浓厚的虚无色彩。

D.此赋末尾写了一个梦境,流露出作者暂且忘记现实,得到心灵愉悦的心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试题答案

【答案】

1A

2B

3D

4(1)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

(2)于是我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

【解析】

1此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把握语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本句“今者薄暮”表时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状如”意为“形状像”不能断开,故排除C项。

故选A。

2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根据平时积累掌握的知识作出答案,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本题B项“苏轼两次游览赤壁都是选择了‘望’这一天”分析错误,苏轼第一次游览赤壁是在“既望”(农历十六日);

故选B。

3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

D项“流露出作者暂且忘记现实,得到心灵愉悦的心情”分析错误,文中“问其姓名”但是道士却“俯而不答”,“顾笑”,最后竟是不见了,结合前文内容及作者的写作背景可理解出这鹤这道士也知道苏轼并没有获得超脱,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富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突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轼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不知在哪里,前方的路又在哪里呢?苏轼迷惘了,所以选项“流露出作者暂且忘记现实,得到心灵愉悦的心情”错;

故选D。

4本题考查考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答题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句子词达句顺,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的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下列字词:第一句中,划然:是一种象声形容词;;谷应,深谷响起了回声;“草木震动”,被动句。

第二句中,反:通“返”,返回;听:听凭,任凭;所止:停的地方,止,动词,前面加“所”构成所字结构,使动词名词化,即小船停止的地点;休:休止、结束;焉:代词,那里、那个地方。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比如本题第一句翻译“慕”“重”可组词“仰慕”“看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2023届卷临天下 全国100所名校高考模拟2023届卷临天下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

12.C.【解析】12世纪的欧洲城市得到发展,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行会力量壮大,因此其在城市中创办世俗大学,开设与商业发展有关的课程,C项正确;世俗大学的设立只能证明行会力量的壮大,不能得出教会势力衰落,两者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排除A.项:题干并未涉及商人的政治地位,排除B项;D项错在“普及”,排除。

16.(1)相同:都通过考试的形式选拔任用,体系较完善;(2分)以法律作为公务员制度保障;(1分)公务员都有退休保障,都在逐步完善。(2分) 不同:背景上:前者是第二次工业进行,国家统一,民主制度完善。后者在形式上完成统一,借鉴西方公务员制度,巩固统治。(4分) 方式上:前者通过考试任用人数大幅度上升,比例逐渐扩大;后者虽然也以考试选拔为主要形式,但仍保留了旧时的叙官制度。(4分) 内容上:后者公务员的任用,与功勋、国民派有密切关系。(2分) (2)评价:积极方面:选拔、任用、考核体系完善,为后世公务员聘用提供了经验;(3分)强调资历和劳绩,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3分)消极方面: 突出功勋、性,为任人唯亲、宗派主义、一专政、政治腐败,大开方便之门。(4分) 【解析】(1)相同点,从选拔方式、保障形式和发展历程等方面归纳。从选拔方式看,都通过考试的形式选拔任用;从保障形式看,都以法律作为公务员制度保障,从发展历程看,都在逐步完善。不同点,从背景、方式和内容等方面分析。从背景看,前者是第二次工业进行,国家统一,民主制度完善,后者在形式上完成统一,借鉴西方公务员制度,巩固统治;从方式看,前者通过考试任用人数大幅度上升,比例逐渐扩大,后者虽然也以考试选拔为主要形式,但仍保留了旧时的叙官制度;从内容看,后者公务员分 的任用,与功勋、国民派有密切关系。 主(2)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评价。积极方面,国民统治初期公务员选拔、任用、考核体系较为完善,为后世公务员聘用提供了经验;强调资历和劳绩,有利于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消极方面,突出功勋、性,为任人唯亲、宗派主义、一专政、政治腐败,大开方便之门。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hfrose.cn/107538.html